“我還沒說哪里不舒服,中醫就診斷出來了!”
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現場,中醫藥引外國嘉賓連連稱奇
7月9~10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辦,現場設置的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吸引國內外嘉賓爭相體驗。“你的脊柱容易受傷,肺部有結節,要注意一下。”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醫師閻兆君邊診脈邊說道。塞爾維亞總理特別顧問、社會黨副主席斯拉維察·久基奇·德亞諾維奇頻頻點頭,連連稱奇,表示自己確實多年前出過車禍導致脊柱受傷,感染新冠病毒后也患有肺結節,沒想到中醫通過號脈就可以了解得這么準確。
▲閻兆君(右一)為斯拉維察(左二)脈診
7月9~10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期間,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在論壇場館中設置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和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濟寧醫院作為承辦單位,不僅帶來了豐富的中醫藥特色體驗項目,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展現中醫藥獨特魅力,同時邀請多名省內知名專家為與會嘉賓提供中醫藥診療服務,保障國內外嘉賓身體健康。兩天時間,共800余人到館參觀體驗。
展現“針砭發源地”的獨特魅力
體驗館分為文化體驗區和中醫診療區,國內外參會嘉賓絡繹不絕。在文化體驗區,一塊塊紅黃相間、形態各異的“石片”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外國嘉賓或許不認識,但是國內的嘉賓一眼就看出來了,“這不是砭石嗎?但怎么是紅黃色的呢。”因為這是山東濟寧本地特產的泗水砭石。
▲泗水砭石器具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泗水砭石主要成分為微晶灰巖,因含多種微量元素及遠紅外輻射特性,所以用其制作的砭具效果也屬上乘。“用泗水砭石制作的砭刮器具拿在手中易握而親和,刮在身上給力而圓潤,是中國傳統砭術和中華傳統美學結合的產物。”隨著講解,參觀嘉賓漸了解山東為何被稱為“針砭發源地”,同時也感受到了針砭文化的魅力。
此外,文化體驗區還設置了中藥茶飲品嘗、中醫適宜技術體驗、中藥丸劑及中藥香囊制作等具有中醫藥文化特色的項目吸引大家紛紛排隊體驗。
▲中藥香囊制作、中醫四診儀體驗
“手環一帶,機器就開始診脈了。”中醫四診儀通過設備對體驗者進行“望聞問切”就可以給出診斷結果和健康建議,這種中醫藥科技讓代表們備受震撼,同時也對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有了具象化的了解。
中醫藥為中外交流架起“橋梁”
“外賓們對中醫藥的接受程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論壇期間,體驗館中醫診療區的專家們為上百名國外嘉賓提供了中醫藥服務,在這個炎熱的夏天,用中醫藥解決了他們的健康問題,讓不少外賓都表示要進一步學習中醫藥。“通過這種國際交流的平臺,讓外賓親身體驗到中醫藥的獨特療效,可以推動中醫藥更好地走向世界。”專家們表示。
“我還沒說哪里不舒服,中醫就已經診斷出來了,而且還非常詳盡。”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執行主任林家豪激動地說。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齊魯醫派“系統辨證脈學流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滕晶雙手同時扣住林家豪的寸關尺,他的健康問題馬上就被說了出來,“血流得很急,又非常粘稠,導致腦供血不足……應該還有鼾癥。”仿佛一臺中醫“掃描儀”準確又迅速。林家豪被滕晶精湛的脈診技術深深折服,表示以后要常來找她看病。
▲滕晶(右)正在為林家豪(左)診脈
作為中醫的忠實愛好者,巴西中醫學院院長海金斯一早就來到體驗館,想趁著人少好好體驗一下中醫藥文化。一進門,海金斯就被鐵盤里五顏六色的硅膠“碗”所吸引,據山東省名中醫、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小兒推拿中心主任于娟介紹,這是硅膠罐,一種新的拔罐器材,沒有明火,方便使用,可以直接扣在穴位上,起到拔罐的效果。正好最近肩痛,海金斯就體驗了一下硅膠拔罐,還掏出手機開心地自拍,并且讓于娟將他拔罐的樣子拍下來,留作紀念。
▲海金斯邊拔罐邊自拍
結合脈診結果,閻兆君為斯拉維察制定了一套整體的調理方案,包括生活指導和外治方案。了解到閻兆君是身心醫學科的醫生,同樣是醫生出身的斯拉維察隨即表示,想與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就身心醫學領域開展合作,進一步推動中塞醫學交流合作,造福兩國百姓。
通訊員:張文靜
晁玉萍 鞠鵬豪 報道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山東天使健康救助聯盟
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 ? 天使健康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