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康復溫度 跨越城市重逢
山東省康復醫院“心青年”教育康復的全生涯成長故事
兩張由一元、五元攢起的火車票,承載著三名13歲心智障礙少年沉甸甸的思念。6月7日,山東省康復醫院教育康復部的康復教師帶著少年們踏上了從濟南開往濰坊的列車,赴一場期待已久的重逢之約——去看望他們畢業的同學博涵。
“自己的車票自己掙”:職業訓練點亮自立微光
“豆漿一塊,烤腸三塊!”孩子們系著圍裙的身影成為教育康復部的日常風景。為兌現“用自己的錢去看博涵”的諾言,少年們在教師系統化指導下,從緊張地按鍵到熟練地制作一杯咖啡,從“罰站式”販賣到熱情叫賣,從每天收入1.5元到10元,將職業教育化作具體可見的勞動成果。當存錢罐被零錢填滿,他們不僅買下車票,更收獲了比金錢更珍貴的認知:“我的雙手,能創造幸福。”
濰坊重逢:煙火氣里的生命課堂
“博涵!”濰坊站響徹少年們雀躍的呼喊。沖撞式的擁抱里,積攢兩個月的思念傾瀉而出。大家一起去品嘗了博涵的家鄉美食濰坊肉火燒,午飯的商定也尊重博涵的意見,此刻的餐桌成為最生動的課堂:被職業教育賦能的少年們,正用勞動拓展著生命的半徑。短短兩個月,成長的痕跡清晰可見:更流暢的溝通表達、更自然的社交互動、更主動的相互關懷。這份重逢,不僅是一次探望,更是一次鮮活的生命教育——它讓孩子們看見時間的力量,看見伙伴在人生下一站綻放的可能。
全生涯之約:愛在旅程中延續
臨別時響起的約定,讓離別有了溫度:“博涵,來濟南找我們!”少年們已開始新的儲蓄計劃——為博涵實現“玩轉游樂場”的心愿。這不僅是孩子間的承諾,更是教育康復部“全生涯服務”理念的具象體現:當教師引導少年們將職業能力轉化為助人行動,職業教育便升華為生命教育;當畢業生的心愿成為在校生的奮斗動力,關懷便突破時空界限,形成終身成長的溫暖閉環。
山東省康復醫院“心青年”職業教育簡介
山東省康復醫院“心青年”職業教育致力于為10-18歲心智障礙青少年提供以生活為核心的全生涯支持,打破傳統課程的壁壘,將時間重構為生活時間、工作時間、學習時間與勞動時間(參考重慶市江津區向陽兒童發展中心),讓康復教育真正融入每一天的真實場景。在內設的咖啡店、烘焙坊、超市等庇護性就業場所,通過制作豆漿、售賣烤腸、經營咖啡吧、保潔等職業板塊,幫助青年掌握實用技能,建立“勞動-收獲-尊嚴”的成長閉環。
愿每個青年可在支持或自立中走向“有選擇、有伙伴、有期待”的人生。
通訊員 王存銀
晁玉萍 劉茜美婷 報道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山東天使健康救助聯盟
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 ? 天使健康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