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創新 煥發新生
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黃河沙土”療法獲槐蔭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2月12日,槐蔭區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儀式在濟南槐蔭區文化體育局舉行。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黃河沙土”療法成功入選,參加授牌儀式。
黃河流域是中醫藥文化的發源地,齊魯“黃河沙土療法”具有悠久歷史,《史記》記載扁鵲熨療巧治虢太子尸厥之疾,流傳至今。黃河沙療源于扁鵲古熨法。
唐代藥學家陳藏器的《本草拾遺》和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載有“六月取河砂,烈日曝令極熱,伏坐其中,冷即易之,取熱徹通汗,隨病用藥”。
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皮膚科主任史傳奎根據家傳古籍、經驗方、手抄資料等挖掘整理,借鑒藏醫、維醫、蒙醫、溫泉療法、泥療、鹽療等經驗,開創“黃河沙土療法”,對銀屑病、白癜風、特應性皮炎、脫發等疑難皮膚病具有簡、便、廉、驗特點,成為黃河流域頗具特色的古老又新興的外治方法。
通訊員:王川
晁玉萍 鞠鵬豪 報道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山東天使健康救助聯盟
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 ? 天使健康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