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學科建設高地 助推醫院高質量發展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田輝訪談錄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保健、預防、急救于一體的省級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已初步建設成為人才梯隊合理、學科建制齊全、技術力量雄厚、服務設施完善的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據2021年度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山一大一附院)排名第44位,較3年前提升了128個名次,已連續獲得3年考核等級A+。“成績快速提升的背后,是醫院堅持以病例組合指數(CMI值)為導向,深耕學科建設的結果。”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田輝
立足醫院特色 于優勢領域深耕
田輝介紹,在學科建設方面,醫院堅持探索差異化和錯位化發展路徑,不斷強化特色競爭優勢。堅持“突出重點,發展強項,扶持特色”的學科建設原則,以提高CMI值為臨床工作導向,優化學科布局,確立了四大臨床工作方向:一是疑難、危重癥的防、診、治、康、研;二是微創醫學(消融、介入、內鏡、腔鏡和人工智能機器人微創手術等);三是器官移植(腎、肝、心、肺、胰腺和小腸)以及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四是健康管理和一期創新藥物臨床試驗等。
為優化學科建設體系,醫院實施“四化推行、五化邁進”的舉措,即醫院學科建設推行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微創機器人化和微創四級手術優先化;醫院各項工作要向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管理邁進。
據悉,山一大一附院一直將器官移植作為特色技術品牌,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肝、腎、心、肺、胰腺和小腸6種器官移植執業資格的醫院。為推進器官移植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醫院成立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并組建器官捐獻工作團隊、器官捐獻評估團隊等,心、腎、肝等移植數量和質量居省內領先地位。
目前,山一大一附院已獲批和建設臨床護理、普外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以及山東省病理質控中心、山東省臨床研究質控中心、山東省人體捐獻器官獲取醫療質控中心等10個質量控制中心。
開拓路徑 豐富人才“金字塔”
田輝說,近年來,山一大一附院將“三抓三提” 作為醫院的重點工作,即“抓人才、抓學科、抓績效和提高度、提溫度、提速度”。其中,人才工作是“三抓三提”的重中之重。為此,醫院積極開拓人才培養渠道,并努力營造“人人愛人才、人人引人才、人人佑人才、隨時隨地招錄人才”的人才建設新氛圍。
在田輝看來,吸引人才要“主動出擊”,培養人才要堅持“育引結合”。醫院以現有國家級和省級醫學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研究所為依托,精準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靶向培育優秀中青年后備人才、想方設法盤活并用好現有人才。同時,作為大學的附屬醫院,醫療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學是后天;醫院把握醫教研融合的發展機遇,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通過“以才引才”渠道引進更多人才。打造千醫登峰計劃--高端論壇,讓醫學大師走進千醫講堂,讓千醫人領略大師的風采,更好地提高和豐富自己。
醫院倡導“崇德敬業、求精創新、人文關懷”的科室文化。在引入良性競爭機制方面,醫院鼓勵各科室積極參與新技術開展、教學授課或培訓活動,為人才發展“找標桿” “找教練和陪練”,并積極給予反饋,促進各學科人才“比學趕幫超”。在人文關懷方面,為進一步增強醫院延退、返聘專家的榮譽感和歸屬感,醫院于2023年11月舉行首席專家榮譽稱號授予儀式,向老專家們傳遞醫院的人文關懷,激發老專家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近年來,醫院已逐步構建起一個院士領銜、國家級領軍人才為“塔尖”、省部級拔尖人才為“塔身”、優秀青年博士為“塔基”的“金字塔”,既具有醫院特色,又能滿足高層次人才的發展需求。
科學管理 落實醫院功能定位
醫院制定了以CMI為導向的績效管理方案,堅持疑難、危重癥功能定位,力爭提升疑難、危重癥診療能力。醫院始終堅持技術高線、服務主線、安全底線,在全院構建了一個中心(以患者為中心)、六個方位(組織機構建設、質量文化建設、規章制度建設、病種質量控制、信息體系建設、管理系統建設)、四個層次(醫院質控、職能部門質控、科室質控、科室質控員質控)、一個督導的網狀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形成全院共同參與、齊抓共管醫療質量的良好格局。
田輝介紹,重點病歷點評會是醫院全面落實醫療質量再提升行動工作的具體體現,是醫院提升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的重要抓手。醫院實行“三級聯動”(院領導、職能部門和臨床科室)、“四面協同發力”(以醫院黨委、黨總支、黨支部和黨員四個層面合力,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深入臨床一線,解決臨床一線問題,把臨床一線反映強烈的問題時刻放在心上,帶頭抓、帶頭改,帶頭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推行“管理多學科診療(MDT)”運營查房模式,通過聯合醫務、護理、質控、績效、財務、運營、醫保、人事、醫工、藥學等職能部門,采用KPI、PDCA、波士頓矩陣、價值流程圖等一系列管理學方法通過查房分析來實施運營管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更好為臨床一線做好服務。這一模式有利于打破全院各職能部門間的壁壘和界限,共享資源,發揮合力,解決單一部門無法處理的系統性問題,促進醫院管理模式轉變,讓管理與臨床、業務與經濟、醫護與患者之間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效率。
此外,醫院各職能部門還緊緊圍繞服務臨床一線、為臨床做好服務,常態化開展了DRG與病案首頁專項培訓、帶著數據進臨床等工作,為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醫療安全管理、DRG付費制度改革等提供了有力支撐。在不斷完善各項規范標準的基礎上,醫院積極推進以大數據分析、信息化應用為主要手段的精細化和個性化管理。建立起以崗位工作任務(量)為基礎,注重質量、服務、技術、學科建設、運行效率和成本管控的綜合績效考核和分配體系。在崗位類別考核方面,醫院制定了醫師、護理、技師、管理、工勤崗位的關鍵考核標準,將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與DRG、RBRVS等標準引入醫生工作評價,進一步體現崗位特點、工作強度、工作風險和技術含量,充分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創新驅動 助力高質量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山一大一附院重視創新醫療技術的開展,以求更好地服務于患者,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微創、器官移植、消融介入診療等方面,居省內領先地位,為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同時,醫院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強化“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鏈條”的理念,打破傳統學科劃分和專業設置壁壘,以MDT為基礎,探索專病專科中心建設,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診療一站式服務。推動“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建立患者綜合服務中心,推進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預防、預約診療、門診和住院等一體化服務,形成醫防融合的服務新模式,滿足了醫生與患者的多樣化需求。倡導“醫院門診化、住院日間化”的發展理念,醫院大力推行MDT、加速康復外科(ERAS)、中西醫結合、日間化療、無痛診療、“無障礙就醫”等新型服務模式,降低患者就醫成本,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醫院還高度重視區域均衡發展,堅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上下聯動、合作共贏”的建設原則,通過院級層面組建醫聯體、科室層面組建專科聯盟,并積極搭建遠程醫療協作平臺、探索跨省醫聯體合作等方式,不斷推動分級診療、提升區域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田輝說,馬上迎來2024年,醫院工作目標任務已定,關鍵在于抓好落實。必須要有一整套抓落實的制度機制,必須要“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貫徹落實醫院的目標任務,以強大執行力落在實處、干在實處,一步步把建設“山東福建艦”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通訊員:孫夢 孫藝
晁玉萍 張楠楠 報道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山東天使健康救助聯盟
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 ? 天使健康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