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无_国产视频精品区_欧美日韩在线观看αv_亚洲wwwwww - 久久久国产精华

歡迎訪問山東健康咨詢網官方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健康頭條 > 健康頭條詳情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在深化改革、系統集成中展現山東擔當

發布日期:2023-08-02來源:山東健康咨詢網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在深化改革、系統集成中展現山東擔當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涉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山東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聚焦關鍵堵點,敢為人先、大膽探索,不斷推動改革系統集成和高效聯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更多方向、更廣范圍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新突破,全省衛生資源供給不斷優化,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水平持續提高,人均期望壽命由2015年的78歲提升到2022年的79.5歲,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分別由2015年的13.04/10萬、4.77‰下降到2022年的7.18/10萬、3.18‰,已超過健康中國行動2030年目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先進水平。威海、濱州、日照、濟寧、德州等市因深化醫改成效明顯,先后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彰。


微信圖片_20230802085351.jpg

▲2023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暨中國衛生發展大會


深化“三醫”協同

加快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推動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突出抓好“五項制度”建設,著力解決好群眾看病就醫突出問題。


    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全面推進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分級診療、有序就診。充分發揮專科聯盟輻射帶動作用,著力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有效利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等優質資源,牽頭開展專科聯盟建設,輻射和帶動區域內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目前全省共組建縣域醫共體215個,實現涉農縣(市)全覆蓋,47個縣納入國家試點并全部達到緊密型標準,創新實現“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以構建優質高效縣域整合型服務體系為目標,夯實信息化和人才“兩個支撐”,突出縣、鄉、村“三個重點”,突破基層用藥、醫保支付、雙向轉診、服務范圍“四項政策”,建立醫學影像、遠程會診、檢查檢驗、病理診斷、消毒供應“五大中心”,推進人事、財務、資產、業務、藥品耗材目錄及配送“六統一”管理。2022年超過85%的基層醫療機構與牽頭醫院人均收入比值同比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人民群眾滿意度雙提升,“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服務優”的格局初步實現,全省基層診療量始終保持在60%左右。


    進一步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全部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和耗材加成,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多全面推開。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出臺《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完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青島、濰坊先后獲批2022年度、2023年度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成為全國連續2年均有項目獲批的2個省份之一。


    進一步推進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積極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為全國唯一DRG和DIP改革試點覆蓋所有地級市的省份,目前已全部啟動實際付費。加快推進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基本醫保報銷比例居民提高到70%左右、職工提高到80%以上,居民大病保險最低段報銷比例提高到60%。


    進一步推進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建設。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省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會商聯動機制,制定省短缺藥品和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建立覆蓋醫療機構、藥品生產和配送企業、哨點人群的多源信息監測機制。深化藥品招采、價格、支付方式改革,推進集中帶量采購制度化、常態化,集采藥品價格比改革前的2018年平均降價50%以上。


    進一步推進綜合監管制度建設。健全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化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體系,建立省、市、縣、鄉、村橫到邊、縱到底的“四級五層”監管網格,連續開展衛生健康監督“守正創新年、攻堅突破年、效能提升年”活動和重點領域專項整治“藍盾行動”,創新“信用+智慧”監管模式,對全省所有醫療機構實行差異化監管,行政檢查、行政處罰全流程網上運行,監督覆蓋率和查辦案件數連續3年位居全國前列。


優化資源供給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指示要求,統籌推進醫療衛生、公共衛生、基層衛生和中醫藥“四個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聚焦“大病不出省”,大力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實施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攀登計劃”,推動《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議》落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納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出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創建國家重點專科69個,布局省級區域醫療中心43個(含綜合、中醫、專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9個、重點專科學科540個和重點實驗室40個。現有中西醫三級醫院203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07家),2021年度中西醫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均居全國第四。


    聚焦“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大力推動骨干醫療資源能力提升。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布局設置了一批綜合、專科類區域醫療中心,在區域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市、縣級醫院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圍繞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和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山東省大力推動實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計劃”和“臨床專科能力攀登計劃”,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為抓手,不斷健全完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省優質醫療資源總量持續擴容、布局不斷優化,全部78家縣(市)綜合醫院均達到國家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64.1%的縣級中醫醫院達到國家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43.6%的縣級婦幼保健機構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山東省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符合率居全國第三位,推薦標準符合率居全國第二位。


    聚焦“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大力強化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堅持強基礎、建隊伍、構網絡,出臺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18條措施,創新選派上級醫院業務骨干到薄弱衛生院擔任“業務院長”,實施“齊魯基層名醫”人才工程。山東省選派“業務院長”強基層做法入選2020年度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開展公費醫學生培養,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培訓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省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3.23人。目前,全省515家基層機構達到國家優質服務推薦標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


    聚焦“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大力提升群眾看病就醫體驗。連續出臺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60條措施、緩解群眾“看病難”10條措施,接續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百日行動、“雙命名雙提升雙滿意”三年行動、“群眾就醫體驗大提升”行動等為民便民利民活動,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2021年度全省住院、門診患者滿意度分居全國第二、第三,患者滿意度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特別是主題教育以來,我省聚焦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組織開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百日攻堅行動和“四送四進四提升”健康促進行動,進一步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


堅持開拓進取

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針對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問題,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健全完善公共衛生十大體系,實施公共衛生能力提升七大行動,全面提升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水平。


    積極推進改革探索。2020年,頂格成立省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5個工作組,在省疾控中心實體化運行,有效提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選取省、市、縣三級10家疾控中心作為試點單位,從功能提升、社會服務、人才激勵、績效管理等9個方面重點推進建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被評為全省試點改革品牌。青島市疾控體系改革入選2022年度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2023年,疾控中心改革試點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試點范圍擴大至所有市級疾控中心和30%的縣級疾控中心。


    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開展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加快實現疾控中心人員配備、基礎設施、儀器裝備、職能落實“四個標準化”。目前,全省疾控中心較行動前新增1861人,改擴建74.4萬平方米,建成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452個;省疾控中心和16家市級疾控中心全部具備基因測序能力;13家市級和98家縣級疾控中心達到建設標準;15家市級和91家縣級疾控中心實行績效考核;三級疾控中心共聘任首席專家302名。


    積極推進公共衛生救治能力提升。省級建設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及2個分中心,總床位3500張;16市全部建設1所達到三級標準的傳染病醫院;全省傳染病救治床位達到1萬張以上;縣級綜合醫院全部設置感染性疾病科。


    積極推進醫防融合。深化擴大醫防融合試點,健全疾控機構與醫療機構深度協作機制,建立醫防融合標準化流程。在全國率先開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試點工作,積極探索提供綜合連續健康服務。省疾控中心與6家省級醫院簽訂醫防融合協議,建立業務領導牽頭、首席專家支撐、業務科室配合、專業人員駐點的“1+1+2”工作模式,聯合開展呼吸道疾病、肝病等專病防治合作,醫防融合機制不斷深化。


注重傳承創新

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堅持把推動中醫藥發展放在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位置,推進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扎實推進示范區建設。2021年12月,山東省被確定為全國首批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省份,全省中醫藥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在全國率先設立省委書記擔任組長的省促進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并列為省委議事協調機構,完善組織管理機制。全省16市、136個縣(市、區)也都成立了領導小組。率先印發示范區“1+3”建設方案,建立“446”工作機制,明確35項“揭榜掛帥”改革項目,醫保支持、科技激勵、人才評價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深化中醫藥醫改工作。在全國首創中醫優勢病種收費方式改革,被新華社稱為深化醫改的“山東中醫樣本”。積極開展中醫日間診療醫保支付試點工作,目前,中醫日間診療醫保支付試點實現16市全覆蓋,試點病種數量不斷擴大,淄博、濟寧、泰安、威海、濱州、德州、菏澤7個市試點病種數量達20種以上。威海市中醫藥改革經驗入選《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入選2021年度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


    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建成高血壓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國家級重點學科38個、重點研究室和實驗室19個,爭取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4個,啟動實施“齊魯醫派”中醫學術流派傳承項目。目前,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發展到16個專業28個集群,“五個全科化”服務模式全面推開,全域建設智慧共享中藥房。


突出示范引領

打造健康多領域山東經驗


    堅持高點定位、高標推進,加快建設醫養結合示范省、“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著力打造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推進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全力推動醫養康養向高層次發展。

    堅持高點定位、高標推進,加快建設醫養結合示范省、“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著力打造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推進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全力推動醫養康養向高層次發展。


    全力推進醫養結合示范省建設。2018年啟動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創建工作,加大政策推動,加強制度創新,完善標準規范,率先在全國提出“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申辦養老機構不需要設立新的法人”,建立60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加快醫養結合機構發展,到2022年底,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882家,位居全國第一。總結推廣“團隊履約、醫養進家”,“政府推動、走進鄉村”,“兩院一體、集中照護”等多種服務模式。山東省推動醫養結合的實踐做法,納入中央組織部和健康中國行動典型案例,濟南、青島、濟寧曲阜醫養結合做法被央視報道,并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經驗做法。


    全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搭平臺、建隊伍、構機制,實現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全面提高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水平,“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納入全國區域服務十大案例。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平臺,對接二級以上公立醫院486家,為群眾提供統一的線上服務入口。截至目前,全省設置互聯網醫院296家,累計發放電子健康卡超1.56億張。建成全國唯一實體化運行的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成立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中心,設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的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模式加速形成。


    全力推進基層衛生健康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以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平臺,省、市、縣三級聯動,統籌推進“1+2+7”國家和省級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試驗區在投入保障、醫保、價格、服務等機制建設方面探索突破,爭取今年拿出一批含金量高、能夠在全省推廣的政策措施,努力保持走在前列。


    下一步,山東將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和高效聯動,以改革破難題、激活力、增動力,進一步完善全周期、全人群、全方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 健康山東

晁玉萍 劉慧(實習)報道


發表評論

返回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