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多學科協同成功搶救一名極重度顱腦損傷、生命垂危患者。在緊急的協調組織下,中心急診科、醫學影像科、神經外科、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重癥監護室、醫學檢驗中心、醫學影像科等科室多學科聯動,密切配合,緊急進行顱腦血腫清除術、去骨減壓術。目前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在神經外科病房進一步治療中。
鈴聲就是命令
“患者十分鐘前因車禍致頭部損傷,現已昏迷,情況較重。請速安排搶救!”11月11日18時17分,一陣急促的120急救鈴聲,劃破了夜的沉寂。隨后,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急救中心值班室工作人員,接到濟南市120指揮中心的指令后,中心院前急救小組的胡芳寧醫生、董振護士和高登峰駕駛員攜帶著搶救設備,火速趕往了事發現場。
運送傷者緊急行CT檢查
車禍現場,慘不忍睹,玻璃碎渣到處都是,有傷者躺在冰涼的地上,一動不動。考慮到傷者生命垂危,中心院前急救小組在工作人員立刻進行專業應急處理后,立刻將傷者轉運到救護車上,并向急救中心戰英主任、王希娥護士長匯報基本情況,申請安排組織相關科室專家多學科緊急會診。
建立快速“生命通道”
在搶救室接到患者后,值班的急診科夏磊醫生、楊學蒙醫生立即查看患者生命體征,同時給予建立靜脈通路等搶救措施并完善相關檢查。
急救團隊對傷者進行查體后發現其意識喪失、雙側瞳孔不等大,結合患者頭部外傷史,判斷其存在重度顱腦損傷,在監護血壓、心率平穩情況下迅速啟動“三無患者“就診綠色通道,立即聯系醫學影像中心給予顱腦、胸腹盆腔CT掃描。
急診中心團隊搶救傷員
急行CT后可見傷者腦疝、重度顱腦損傷(硬膜下出血、硬膜外血腫),在獲得匆匆趕來的傷者家屬知情同意后,急救團隊立即迅速啟動綠色通道,將患者送入手術室中,同時通知神經外科,準備搶救手術。
MDT聯合搶救
11日19時,在手術室接到患者的麻醉科李克忠主任、手術室高健美護士長首先立刻抽調值班麻醉、護理團隊人員參與搶救。
焦急的患者家屬坐立難安,大門之外生死兩隔,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更嚴重、更殘酷的情況發生。醫護人員來來往往,一股無力感瞬間涌上患者家屬的心頭。
神經外科團隊搶救傷員
而大門之內,在高效而有序多學科MDT協作下,“綠色通道”后的搶救工作正在平穩進行。醫學檢驗中心與輸血科進行排除手術禁忌與術前備血;醫學影像中心測量與定位病灶;護理團隊趙穎欣護士、張悅護士準備手術工作;麻醉科郝惠梅主任、李杰醫生行術前麻醉;神經外科劉續磊主任、徐坤醫生、張云一醫生行顱內血腫清除+去骨減壓術。術中可見硬膜下大量血腫,顳部腦組織挫裂傷明顯。
劉續磊主任行手術中
當日晚23時,剛下手術臺的劉續磊主任顧不上休息,第一時間向患者家屬解釋病情、安慰情緒。當了解這種死亡率極高,中心通過多學科聯合,爭分奪秒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搶了回來,患者家屬再也控制不住情緒,感激之情無法言表。
術后安返病房
11日晚23時30分,患者返回神經外科病房,神經外科張曉東醫生、王穎護士長立即連接調試好的呼吸機設備,與王瑞云護士連夜加班時刻守護在患者身旁,進行專人治療及護理。
傷者術后安返病房
術后第一天,護理部榮寧寧主任親自到神經外科病房訪視及協調解決術后護理的難點及重點。患者術后第二天,生命體征穩定,行氣管切開術后,患者脫離呼吸機,恢復自主呼吸,目前生命體征穩定。
多學科保駕護航
此例危重患者的成功搶救,有效利用了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多學科聯合診療(MDT)平臺,通過這種診療模式,整合不同專家、不同專業的特點與特色,聚集各學科優質資源,深入充分地對病例進行研討會診,探究制定規范的診療方案,彰顯了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醫療團隊高超技術水平和強大協作能力。我們將竭力做好山東人民的“守護者”,為攜手保護山東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不懈努力。
晁玉萍 張夢迪 報道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山東天使健康救助聯盟
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 ? 天使健康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