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以德塑魂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打造齊魯中醫藥文化健康促進新模式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將中醫藥文化融入醫院傳承和發展的內在推動力,制定出臺《進一步加強醫院文化建設的意見》《臨床科室文化建設指導方案》,在弘揚、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借鑒國內外現代管理和醫院文化的優秀成果,以“患者滿意”為追求,以“文化塑院”為目標,以“學習創新”為動力,努力建設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豐富管理內涵和中醫特色的醫院文化。
突出融合發展,筑牢中醫藥服務陣地。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康復保健中的重要作用,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中醫藥健康服務。一是突出重經典、強臨床、促應用。堅持“讀經典”與“做臨床”并重,強化運用中醫經典理論指導臨床活動,積極營造“信經典、用經典、愛經典”的學術氛圍。二是推進外治技術提質增效。充分發揮中醫外治技術“簡、便、驗、廉”的特色優勢,發掘遴選一批中醫適宜技術,加快建設適宜技術推廣平臺。三是推廣臨床康復一體化創新發展。圍繞常見病、重點病,探索形成一批療效確切、安全可靠、易于推廣的技術操作規范、療效評估標準和技術服務流程。四是促進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融合互聯網醫院、慢病管理、健康查體等形式延伸醫療服務鏈,開展治未病技術療效的循證研究。圍繞“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行動,連續7年承辦山東省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行動暨中醫養生保健膏方推廣活動,彰顯山東特色和文化優勢。
▲第一屆儒家思想和中醫藥文化論壇
在具體建設中,醫院突出創新,提升醫院文化建設質量。一是把儒家文化與中醫藥文化相互融合。醫院在中醫藥文化和山東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將“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等中醫核心理念和“仁”、“和”等儒家文化價值精髓融入到醫院建設發展過程。2017年,承辦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首屆儒家思想與中醫藥文化專題論壇,邀請國醫大師王琦等知名專家學者深入研討儒學與中醫學的關系和相互作用。二是把中醫藥文化作為醫德醫風建設的重要滋養。挖掘中醫藥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注重用中醫文化涵養價值觀,不斷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鑄牢精神支柱,使中醫藥文化德育元素和時代精神相契合,提高醫護員工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三是講好新時代中醫藥故事。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有近30多所中小學的700余名學生來院參觀、學習、體驗中醫藥文化。選派專家走進校園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編印《走進神奇的中醫》科普手冊,在孩子心靈里埋下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種子。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讓世界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和風采。
▲組圖為“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文化標識深入人心。醫院建院60多年,形成了“樂群敬業 厚德懷仁”的院訓,“繼圣賢傳承 佑民生福安”的醫院宗旨。醫院編寫的文化標識系統榮獲“第四屆全國醫院衛生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院徽榮獲全國“中醫藥標志性文化作品二等獎”;院歌《山東省中醫院之歌》成為全院職工手機鈴聲。二是文化平臺富有特色。院史館、中藥材展示柜、中醫藥發展歷史文化壁畫等醫院重點文化建設項目堅持對外開放。院報《中醫大附院報》、醫院網站和微信服務號、訂閱號都具有濃郁的中醫藥特色。目前,兩個微信號的總訂閱量已突破100萬。互聯網中醫健康大講堂累計觀看達5.2萬人次;成立中醫藥科普視頻團隊,累計推送1302期,10個短視頻賬號粉絲過萬;開通官方抖音號、快手號,累計點擊量近1億次,粉絲量近10萬。三是文化氛圍濃郁鮮明。在院內用中醫四診的“望聞問切”作為道旗的主要內容,選用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具、名貴中藥等作為背景。設置仿古特色的宣傳欄、公告欄、愛心巴士站牌、院區導示圖、文化墻等,其中古色古香的“愛心巴士”及站牌,在全國“三好一滿意”經驗交流大會上被作為典型范例進行表揚。四是文化建設成果豐碩。扁鵲脈學診法、孫重三小兒推拿流派被納入山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設立國醫大師尚德俊紀念館,獲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承辦中國醫院文化大會中醫藥文化與守正創新等論壇,圓滿完成博鰲亞洲論壇中醫體驗區的服務展示工作。
通訊員:魏峰 張文靜
晁玉萍 鞠鵬豪 報道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山東天使健康救助聯盟
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 ? 天使健康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