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修復重建外科
8名醫生9小時成功完成高難度“斷臂再植”
近日,一名中年男子因右前臂機器絞軋離斷傷,在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修復重建外科,經8名醫生努力,患者斷臂順利再植成活。目前,患者已度過斷肢再植的各階段危險期。這是中心首例肢體離斷病例。
2022年4月7日,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修復重建外科接診一位來自泰安的中年男性患者,該患者上肢被機器擠壓完全離斷已5小時。送到醫院時,離斷肢體皮膚軟組織皮革樣改變,肌肉、肌腱、血管等軟組織撕脫,骨質碎裂,離斷肢體無血運。
修復重建外科值班醫生呂政佩、劉娜迅速趕到急診科,查看傷情并立即將病情匯報給科主任劉林峰,劉主任隨即向中心醫務處匯報情況,醫務處給出指導意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盡最大努力挽救患者肢體。中心立即為患者及其家屬留取快速核酸并在1小時內檢出結果,同時開啟綠色通道,啟用病區緩沖間,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工作。
開通綠色通道緊急救人,8位醫生9小時后將斷臂“再植”,麻醉科主任李克忠、手術室護士長高健美積極協調手術相關事宜,并安排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及手術護士,中心輸血科緊急備血為手術提供安全保障。
當晚21:30手術正式開始,呂政佩、劉娜、王定一、李鳳、秦陽、劉爽醫生在劉林峰主任指導下分組同時進行手術。肢體骨骼、血管、神經、肌腱在修復重建外科醫生的巧手下一一修復、吻合,離斷肢體于次日凌晨1:00通血成功。
在麻醉科、手術室的鼎力協助下,歷經9個小時,該患者右臂獲得成功再植。于次日7:20安返病房。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肢體通血良好。
大肢體離斷再植手術的成功只是肢體成活的第一個關鍵階段,后面就是更為重要的術后圍手術期的支持治療,要克服諸如再灌注損傷、吻合血管痙攣、術后刀口感染、組織缺血壞死等危險期,同時術后的護理觀察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楊秀珍護士長向護理部榮寧寧主任匯報情況,榮主任克服疫情期間中心護理人員極度緊張的困難,及時將原科室被抽調的多名護士派回。此患者為中心第一例前臂完全離斷病例,科室為此成立了大肢體離斷術后血運觀察護理小組,由專科護士李冉玥負責技術指導。統一技術標準確保患者24小時全面的精準護理。
現患者已術后2周,刀口已拆線,經全科醫護的共同努力,患者平穩度過了血管痙攣、再灌注損傷、術后感染、組織壞死等各階段危險期,目前患肢成活良好。
這例斷肢再植的成功,充分體現了修復重建外科團隊豐富的臨床經驗、精湛的顯微外科技術和全科醫護的協作精神,同時與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的積極協調與配合是分不開的。
此患者后期還要經歷功能康復、重建等手術與非手術治療,中心修復重建外科醫護團隊希望此患者能獲得滿意的肢體外觀與功能。
在疫情防控形式嚴峻的情況下,中心迅速為危重急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此病例的搶救成功,標志著中心修復重建外科嚴重創傷的綜合搶救實力,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通訊員:王珺
晁玉萍 程陽 報道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山東天使健康救助聯盟
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 ? 天使健康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