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需求 引領需求 創造需求
儒尚華服平臺創新實踐產業鏈智能化循環會議召開
10月16日,儒尚華服公司會同菏澤市返鄉創業濟南服務站,自覺落實山東省全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精神,在濟南召開創新實踐產業鏈智能化循環會議,120余名民營企業家等各界人士岀席了會議。
儒尚華服創始人王文娟從事業單位辭職創業,經營服裝17年,先是春風得意,后遇道道難題。但她矢志不移,勇于探索。尤其是近3年來,她遍走上下游市場找問題,選讀500多本書找對策,拜師百余人找鑰匙,終于研制岀儒商華服智能訂制化平臺項目。
▲菏澤市返鄉創業濟南服務站、菏澤市招才引智濟南工作站名譽站長董廣馳致辭
該項目以打造新時代華服為目標,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以3D模擬成像、Ai技術應用、互聯網為手段,實現消費者、研發與生產匹配的智能化,服飾設計定制的個性化。構建群眾認可,社會需要,拉動就業,國家重視的“服務業與制造業”高度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
儒尚華服平臺項目研發出一套讓消費者參與設計、實體店納入平臺、量體師專業化服務、平臺化大批量定制的軟件系統。
與此同時,繼“儒尚”品牌之后,他們又先后完成了“華典”、“禮邦”、“法詩歐”、“儲王子”、“詠春秋”、“水墨丹青”、“大喬?小喬”、“儒裳”、“儒寧”等32個國際分類的10個品牌商標的國家工商總局注冊。
儒尚華服項目共分為三個階段。即現在落地的成衣與消費者的雙邊平臺。做到了從工廠到消費者手里,用最快的時間,最高的品質,最低的價格,與消費者搭建起一座直通產業供應鏈的橋梁。讓想穿高品質衣服的消費者不需要找任何捷徑,就可以很方便的享受到好產品、低價格。在此基礎上,用3D、AI的科技手段,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形成定制化產業鏈平臺。這兩個階段,既能解決消費者個人穿著的所有問題,也能解決服裝從業者面臨的各種匹配難題、庫存和應收款的問題。也就解決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問題。在此基礎上,以當今國際時尚的審美和人們的穿著習慣為本,結合漢服、唐裝、中山裝(旗袍)等傳統服飾的經典元素,以文化泰斗、專家、學者的智慧和方向引領,設計師的專業呈現,消費者的大眾審美。誕生出屬于我們民族的服裝。
▲儒尚華服創始人王文娟致辭
王文娟認為,服裝是一個民族行走的文化。儒尚平臺,從滿足需求,到引領需求,再到創造需求三個層面。解決從個人穿著、到民族和國家形象、文化自信三個層面的問題。符合國情、順應民意。表示不辱歷史使命,一定科學務實,竭盡全力。
菏澤市返鄉創業濟南服務站、菏澤市招才引智濟南工作站名譽站長董廣馳,山東省大眾創業創新研究院創始院長李樹印,濟南市菏澤商會執行會長呂美亮,濟南市成武商會會長馮鳳芝,金誠同達濟南律師事務所主任蔡忠杰以及車貴、周杰、許素海、張魁中、張振江、李志華、宋聚榮、劉景魯、蘇進等老領導都先后講了話。
大家一致認為,儒商華服平臺項目公司自覺踐行省委提岀的全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精神應該給予充分肯定和支持,該項目創始人王文娟集17年服裝行業歷練和3年項目打拼奉獻給社會一桌盛宴,盡管只是初步的,但已彰顯岀民營企業家的家國情懷和矢志不移創新不止的拼搏奉獻精神。希望更多的企業在產業鏈中找準位置,用市場的內循環促進外巡環帶動大巡環,實現自我大提升,為家鄉為社會做岀更大的貢獻。
晁玉萍 鞠鵬豪 報道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山東天使健康救助聯盟
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 ? 天使健康專項基金